技术支持
Support
机制难做,方向冷门?不存在的---Try TCR/BCR-seq
2021-05-11 下载

 

 研究背景和待解决的科学问题

半抗原(hapten)是指无法刺激免疫反应,必须和载体(carrier)结合才能刺激发生免疫反应的小分子化合物。半抗原能与对应抗体结合出现抗原-抗体反应,但不能单独激发动物产生抗体,即只有抗原性,不具免疫原性。

 

二苯基环丙烯酮(Diphenylcyclopropenone, DPC)是一种能诱发接触过敏性皮炎(allergic contact dermatitisACD)的半抗原,常用于治疗斑秃。临床上,斑秃患者会在患处重复涂抹使用DPC。因此,作者意图从DPC治疗斑秃着手,研究人对半抗原初级和次级免疫反应。

 

因此,作者收集了以下外周血样品:

  1. 25例斑秃患用药前(week 0pre-sensitizationPS);
  2. 23例斑秃患者用药2周(week 2PT1);
  3. 18例斑秃患者用药6周(week 6PT2);
  4. 17例斑秃患者用药24周(week 24PT3);
  5. 5名健康志愿者用药2624周作为对照。

作者对上述样品进行了TCR测序,仔细研究不同时间点的免疫反应特征(见下图A)。

 

 

  • DPC重复刺激未改变外周血中TCR整体特征
  1. 流式细胞仪显示,主要T细胞亚群,包括CD4/CD8、初始(naïveT细胞、中央记忆(central memoryT细胞、效应记忆(effector memoryT细胞和effector memory RA revertant T细胞,在DPC刺激前后无显著变化(见下图BC);
  2.  

 

从香农多样性指数(Shannon diversity index,下图DG)和基尼系数(Gini inequality coefficient,下图EH)来看,DPC治疗前后、以及DPC治疗之后的各时间点之间,TCR多样性也未见显著差异。

 

 

占比高于1/10000TCR——对应在所有TCR中排名前6%的序列——的数量治疗前后也没有发生显著变化(见下图FI)。

 

 

以上结果表明,DPC重复刺激并未改变TCR免疫组库的整体构成。

 

 

  • DPC刺激引起小部分TCR临时性扩增

虽然整体而言,TCR免疫组库构成变化不明显,但是,单个TCR的变化情况无法从整体构成中获得。因此:

 

作者绘制了治疗前和治疗后(PT1TCR的丰度表(部分典型见下图A)。图A中,部分在DPC刺激前丰度很低、刺激后丰度升高的TCR用粉色圆点表示。作者将这些TCR命名为PT1 expanded

 

 

如图C所示,与健康志愿者相比,患者的PT1 expanded明显较多,PS expanded(治疗前丰度高且治疗后丰度低的TCR)低于PT1 expanded

 

 

如下图A所示,患者PT1 expanded TCRs在之后的时间点减少,甚至降到基线水平。

 

 

如下图B所示,患者PT2 expanded TCRsPT1时间点并未扩增,它们在PT2达到峰值,PT3时减少甚至降至基线水平。

 

上述结果揭示,DPC的重复给药导致一小部分TCR的变化程度较大,但都是临时性的

 

 

  • DPC刺激引起TCR扩增程度与皮肤致敏程度相关

不同个体之间,这一小部分TCR的变化程度也不同,这些变化是否与表型相关呢?在致敏测试中,皮肤斑贴实验很常用,它是把数层纱布折叠,将受试物沾湿纱布后紧贴于皮肤上,一段时间后揭开观察局部反应。作者将斑贴测试结果作为表型数据。

DPC刺激导致了几乎所有受试者的皮肤过敏反应(斑贴测试评分为“+”或更高),不过,不同受试者的反应程度差异较大(如下图A)。

 

 

最强的致敏反应通常发生于第一次斑贴测试,之后尽管之后重复暴露于DPC,过敏反应不会持续增强(如下图B)。

 

 

  • 扩增的TCR表现出抗原驱动应答的特征

DPC治疗后扩增的TCR很有可能来源于与DPC相结合、或者与DPC相关的多肽结合的T细胞。下图展示了DPC治疗后扩增的TCRVJ基因的使用情况,发现有多个V/J基因在多个患者中都扩增了(下图中粉色基因名称标出)。这表明,这些扩增的TCR很有可能对某些特定表位有应答即抗原驱动产生的TCR

 

 

 

  • 基于TCR序列预测致敏性

既然TCR呈现出抗原特异性应答的特征,那是否可以用TCR来预测致敏反应呢?作者构建了动态贝叶斯网络(dynamic Bayesian networkDBN)模型来预测。DBN是一个概率图形模型,能整合不同类型的数据,如序列以及V/J的使用情况,因此,作者将CDR3区域每个位置的氨基酸、VJ基因的使用情况等因素作为输入构建出DBN模型,如下图A所示。

 

 

10次重复测试中,DBN模型可以94%的平均准确率分辨DPC组和对照组,以77.7%的平均准确率区分10条给定序列(如图C)。

 

 

总结:

本工作中,作者报道了人接触致敏剂DPC的情况下,对TCR的全面分析,发现对致敏剂的反应伴随着一组特定TCR基因的扩增,这可能反映了T细胞响应DPC抗原的特异的克隆扩增,并且可以用来预测DPC对个体的致敏程度。不过,TCR响应是短暂的,随着时间推移,绝大多数TCR丰度降低,甚至消失。

 

 

参考文献:

Ronel T., Harries M., Wicks K. et al. The clonal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the human T cell response to an organic chemical hapten. eLife. 2021, 10:e54747.